文 | 2号探秘人盈透科技
编辑 | 2号探秘人
热搜条目突破千次,评分却低至3分以下。
曾凭《美人心计》与《宫》在娱乐圈一举成名的制片人于正,也终于忍不住发文恳求:“再给我一次机会。”
展开剩余92%资本强推之下,观众却依旧严厉抵制,主演们频频出事,连雷佳音这样的中坚力量也未能撑住局面,难道内地影视的寒冬即将到来?
2025年6月12日,享有“娱乐圈弄潮儿”美誉的金牌制片人于正,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近乎哀求的呼喊。
他耗资巨大的仙侠剧《临江仙》刚刚开播,却遭遇了滑铁卢。尽管在短短时间内,《临江仙》的热搜总数高达1462条,远超同期的《长安的荔枝》和《七根心简》,但热度始终未能突破9500,网友戏谑其为“万元户终结者”。
更为糟糕的是,同行的两部剧同样遭遇了惨败:
《长安的荔枝》尽管由中年流量明星加持,却依旧表现平淡,网络播放量与上星数据双双失望;而《七根心简》更是“扑得一点水花都没有”,几乎无人问津。
面对三部作品集体崩盘的局面,这位曾凭《延禧攻略》创造150亿播放奇迹的“爆款制造机”,不得不低下头,发文向观众求饶,再求一次机会。
然而,观众们的反应却更加尖锐:“把观众当傻子的剧永远无法成为经典。”
《临江仙》在开播之前可谓被炒作得如火如荼,业内外均寄予厚望,认为它有潜力成为暑期档的爆款剧集。
从前期宣传来看,《临江仙》确实投入了大量资源。于正曾透露,该剧的宣传费用比《墨雨云间》还要高出数倍,热搜数量也高达1462条。
前三天的网络播放数据一度表现不俗,热度曾逼近万次。
然而,好景不长,随着剧情的推进,观众的吐槽声越来越大。
剧情老套,人物设定单一
《临江仙》被观众批评为“仙侠剧中典型的套路”。尽管于正大肆宣传剧中的反转令人耳目一新,但观众们却发现,这不过是一部两个强大的神仙角色爱恨纠葛、相互争斗的狗血剧而已。而且剧中的角色似乎“不死不灭”,无视规则,随意介入他人因果,最后帮助的对象往往因主角而死。这种逻辑让观众感到极度不适,质疑编剧是否真的看过自己写的剧本。
画面和特效遭到广泛吐槽
除了剧情上的问题,剧集的画面和特效也遭遇了剧烈批评。
大量使用棚拍和抠图技术,假后期处理让人不忍直视,灯光设计让眼睛几乎无法承受。
打斗场面慢得像是在表演太极,轻功戏看起来更像是挂了线的假动作。如此粗糙的制作水平,无疑让观众们的期待瞬间降至谷底。
危机公关背后的“求生欲”
于正的“求机会”看似谦卑,实则充满了精心设计的危机公关手段。
尽管前期数据表现不差,营销层面的狂轰滥炸使得《临江仙》一度显得有些光鲜,但虚假的繁荣终究不能掩盖口碑的崩塌。
随着剧集深入,观众们才逐渐揭开这部被誉为“必爆之作”的面纱,发现它不过是一场审丑的“视觉灾难”。
例如,男主曾舜晞的首次亮相,竟然被戏称为“农夫山泉代言人”,水柱凭空造人,饰品闪烁如地摊玩具。
女主白鹿饰演的李青月摔倒时不可避免地亲吻男主面颊,弹幕纷纷调侃“嘴巴装了吸铁石”。
而男主在整部剧中的表演似乎只有一个“震惊脸”,被网友调侃成“行走的表情包”。
当这些难看的场景在开播数小时内迅速冲上热搜时,于正终于破防,痛斥:“黑子们简直恶毒至极!”
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
回顾于正的过往,他曾凭借《宫锁心玉》一举崭露头角,开启了属于他的“霸屏时代”。此后,他陆续推出了《美人心计》《陆贞传奇》《笑傲江湖》等一系列热门剧集,捧红了林心如、赵丽颖、霍建华等众多明星。
2018年,《延禧攻略》更是让于正的事业达到了巅峰,魏璎珞的“爽文”人设受到观众热烈追捧,剧集一度成为国内外热议的焦点,打破了观众对宫廷剧的传统印象。
然而,辉煌并未持续太久。
随着《宫锁连城》的播出,于正因抄袭琼瑶阿姨的《梅花烙》而陷入了争议,这起事件不仅让他名誉受损,还引发了激烈的舆论风暴。
尽管于正在2015年法院判决后拒绝道歉,甚至公开轻视琼瑶,事件的负面效应一直持续至今。虽然他在2020年被迫发布道歉声明,但大众对他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。
寒冬中的背后推手
不止于正一人,整个影视行业似乎正陷入困境。
尽管部分剧集拥有强大的编剧团队,然而频频爆出的主演丑闻仍然让这些剧集难以成功。雷佳音也未能在《临江仙》中挽回收视,尽管他被视为有力的“收视担当”。
例如,《长安的荔枝》尽管由中年顶流主演,但剧情改编过于水化,进展拖沓,反而让不少观众失去耐心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主演那尔那茜的丑闻——她承认曾高考作弊,且作出违约行为,这直接导致剧集的口碑大跌。
此外,《七根心简》也是一匹被视为“黑马”的剧集,却在播出后毫无水花,剧集的内容平淡无奇,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张力。
即便该剧没有出现明显的画面瑕疵,打斗和轻功场面的表演依然缺乏真实感,让人感到生硬和不自然。
影视寒冬悄然降临
从这些剧集的失败中可以看出,影视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黄金时期后,已逐渐进入寒冬。
观众对于内容的要求逐渐提高,剧情的空洞、特效的粗糙以及演员的负面新闻,都在影响着收视和口碑。
然而,真正能够让一部剧死于非命的,并非外界的压力,而是创作者失去的那份羞耻心。
在这片冷寂的冰雪之下,能够崛起的,必定是那些坚守初心的创作者。
发布于:山东省亿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